配资服务
订单归零!
明明九月正值美国南部大豆收获季节,但豆农们却愁眉不展。美国大豆迎来收获季,最大买家中国未下一单!
可以直白地说,现在的美国农业正遭遇一场“完美风暴”。气候灾害、成本飙升和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带来的国际需求低迷,共同造成了这场危机。
2025年上半年,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同比暴跌39%,更扎心的是7月数据,中国当月进口1167万吨大豆,从巴西买了1039万吨,从美国只买了42万吨,占比仅3.6%!
而现在中国进口商连9月、10月的订单都订完了,800万吨9月订单全来自南美,10月订单也从南美订了400万吨,反倒是美国大豆的订购旺季都快过了,中国订单却没影儿。
甚至如今的美国农民正面临价格暴跌、成本高企与出口受阻的“三重打击”,大豆价格较2022年高点下跌约40%,而农资与设备成本却显著上升。
玉米情况同样糟糕。美国全国玉米种植者协会报告称,玉米价格较2022年高点下跌了50%以上,而同期生产成本仅下降约3%,意味着每蒲式耳亏损约0.85美元。
最致命的是,如今的局面对于美国农民来说是进退两难,如果不能出口,价格就会很低。收成又很糟糕,那么就是被打了两拳。
且要面临的财务压力已超出单个农场的运营范畴。美联储调查显示,农民收入下降导致流动性紧缩,对融资需求增加。
当然,特朗普不是没有努力,为安抚农业选民,特朗普政府宣布未来十年为农民提供600亿美元补贴。
但这一补贴方案饱受诟病,大量资源流向大型农业企业,家庭农场得到的帮助极为有限。
美国农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加,他们既看不到出口市场恢复的希望,又担心过度依赖补贴会带来长期隐患。
说直白点,如今这场危机根源便在于持续的中美贸易紧张局势。与南美竞争对手相比,美国大豆目前面临20%的报复性关税劣势,若将其他税种计入,美国大豆的总关税税率高达34%。
而自2017年特朗普第一届政府对中国加征关税以来,中国逐渐减少美国大豆采购,美国农民遭受沉重打击。特朗普政府发动贸易战,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,中方也采取了对等反制措施。
此外大豆作为美国对华出口的重要农产品,也被加征关税,导致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价格上涨,中方企业和消费者采购成本大幅增加。
反倒是特朗普政府政策朝令夕改,与美国做生意面临高度不确定性,企业不敢贸然签订采购订单。
且令人想不到的是,在中国减少美国大豆采购的同时,巴西在大豆市场的份额显著提升。2024年,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71%来自巴西,这一比例高于往年水平。
中国与巴西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正在深化。两国正起草一项双边协议,互认农产品的环境认证和可追溯体系,涵盖牛肉和大豆。
措施包括统一碳排放与土地利用标准、推广二维码溯源和数据库共享,预计将提升巴西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附加值,
甚至巴西表态,中国已提前锁定9月约800万吨、10月约400万吨的大豆供应,这几乎占中国这两个月预计需求的一半。
难以弥补的中国市场,躁动的美国农民,实际美国豆农们的心声很简单:他们更需要的是市场,而不是补贴。
而美国境内更熟呼吁,美国大豆种植户正面临“极大的”财务压力。随着收获季迅速到来,美国就大豆出口与中国越晚达成协议,美国豆农受到的冲击就越严重。
出口困境之外,美国豆农还承受着气候危机带来的冲击,今年持续降雨导致田间病虫害严重,美国大豆和玉米生长受阻。
显然这场危机的影响远不止于农田。农业每年为美国经济贡献9.5万亿美元,占美国国民经济总产出的18.7%。
而这样的灾祸或直接或间接支撑着美国超过100万个就业岗位,仅大豆出口就为农业、制造业、运输业及相关行业创造了逾23.1万个就业岗位。
2023年数据显示,美国每10亿美元的农业支出可支持约5997个就业岗位,仅大豆与玉米的大宗出口,就支撑了超过21.252万个就业岗位。
但如今大豆贸易的中断将波及美国全国的制造业、物流业及农村社区。
难以抵挡的客观困境,8月1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喊话中国购买更多美国大豆,甚至提出让中方将美国大豆订单增加四倍,后又改为两倍。但中方并未理会这些不合理要求,对特朗普的喊话“已读不回”。
如今美国南部各州的大豆即将成熟。如果没有中国市场,这些大豆可能只能堆在仓库里,或者以低价抛售。
只得说美国大豆协会的警告并非泛泛而谈,没有一个市场能与中国对大豆的需求相提并论。更不必说如今挑起贸易战的美国。
参考资料:
特朗普求中国买美国大豆:将提供快速服务——观察者网
配资服务
富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